2019年东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2019年,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紧扣“决胜整县脱贫摘帽”工作部署,聚焦加快发展,狠抓脱贫攻坚、项目建设、乡村振兴、产业发展、生态保护、营商环境优化等各项工作,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。
一、综合
初步核算,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415122万元,比上年增长5.8%(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)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97803万元,增长10.6%;第二产业增加值39600万元,增长9.7%;第三产业增加值277719万元,增长3.6%。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3.6%、9.5%和66.9%,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3.5%、15.5%和41.0%。按常住人口计算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376元,比上年增长5.1%。
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1.35万人,常住人口22.66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5.58万人,城镇化率(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)24.62%,比上年末提高0.6个百分点。全年人口出生率9.63‰,死亡率5.56‰,自然增长率4.07‰。
二、农业
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740万元,比上年增长10.5%。其中,农业产值76192万元,增长8.3%;林业产值18056万元,增长11.0%;牧业产值57847万元,增长14.8%;渔业产值6069万元,增长5.7%;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576万元,增长3.0%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0348万元,增长10.4%。
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209公顷,比上年增加1049公顷。其中,粮食种植面积14176公顷,减少239公顷;油料种植面积1387公顷,减少49公顷;甘蔗种植面积613公顷,减少7公顷;蔬菜种植面积6203公顷,增加1198公顷。果园面积3603公顷,增加51公顷;桑园面积2504公顷,增加278公顷。
全年粮食产量51982吨,比上年下降3.8%;油料产量1011吨,下降9.5%;甘蔗产量45927吨,下降1.0%;蔬菜产量69362吨,增长27.9%;园林水果产量31031吨,增长10.0%。
全年木材采伐运输量7.50万立方米,增长4.0%。油桐籽产量1039吨,增长25.2%;油茶籽产量6617吨,增长82.0%;八角产量1580吨,增长5.7%;板栗产量19072吨,增长0.2%。
年末生猪存栏3.36万头,比上年下降50.6%;牛存栏4.05万头,增长24.9%;羊存栏5.61万只,增长14.0%;家禽存栏271.75万只,增长278.5%。全年生猪出栏7.25万头,下降33.3%;牛出栏1.38万头,增长17.8%;羊出栏7.43万头,增长6.4%;家禽出栏308.72万只,增长114.7%。全年畜禽肉类总产量13215吨,增长0.9%。其中,猪肉产量5523吨,下降32.2%;牛肉产量1309吨,增长17.0%;羊肉产量1114吨,增长6.3%;禽肉产量4828吨,增长114.5%。禽蛋产量550吨,增长29.1%;蚕茧产量3953吨,增长19.6%。
年末全县淡水养殖面积1048公顷,比上年增长0.6%;全年水产品产量4888吨,增长5.7%。
表1 201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| ||
产品名称 |
产量(吨) |
比上年增长(%) |
粮食 |
51982 |
-3.8 |
其中:稻谷 |
22896 |
-7.7 |
玉米 |
25204 |
0.0 |
大豆 |
1599 |
3.9 |
油料 |
1011 |
-9.5 |
甘蔗 |
45927 |
-1.0 |
蔬菜 |
69362 |
27.9 |
园林水果 |
31031 |
10.0 |
畜禽肉类总产量 |
13215 |
0.9 |
其中:猪肉 |
5523 |
-32.2 |
牛肉 |
1309 |
17.0 |
羊肉 |
1114 |
6.3 |
禽肉 |
4828 |
114.5 |
水产品产量 |
4888 |
5.7 |
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9.91万千瓦,比上年增长2.6%。机耕面积20997公顷,增长0.1%;机播面积3775公顷,增长55.0%;机收面积8667公顷,增长12.2%;有效灌溉面积4000公顷,与上年持平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0.8%,工业增加值增长7.2%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2.2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.4%。
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,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30.5%;纺织业增长31.1%;医药制造业增长70.8%;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7.0%。
表2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| |||
产品名称 |
计量单位 |
产量 |
比上年增长(%) |
生丝 水 |
吨 |
334.9 |
-2.6 |
水泥 |
吨 |
171922 |
0.6 |
中成药 |
吨 |
2.29 |
0.9 |
建筑天然石料 |
立方米 |
94775 |
-81.9 |
商品混凝土 |
立方米 |
98901 |
39.0 |
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.7%。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5648万元,增长15.3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.4%。其中,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6.2%;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.8%;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.6%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.8%,占固定投资的比重为12.9%。
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.2%。商品房销售面积39390平方米,增长197.2%,商品房销售额12692万元,增长185.2%。
五、贸易
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.6%。按经营地统计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.6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.6%。按消费类型统计,商品零售额增长6.8%;餐饮收入额增长13.6%。
六、交通、运输和邮电
全年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399万元,比上年下降1.0%。
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404公里(不含屯级公路)。其中国道156公里,省道122公里,县道231公里,乡道562公里,村道332公里。按技术等级分,高速路61公里,二级公路116公里,三级公路181公里,四级公路1045公里。
年末全县民用车辆保有量60961辆,比上年末增长2.7%,其中民用汽车17000辆,增长0.1%;民用摩托车42975辆,增长3.0%。在民用汽车保有量中,私人汽车保有量16337辆,增长0.5%;民用轿车保有量6160辆,增长2.1%,其中私人轿车6051辆,增长2.2%。
全年旅客运输总量249万人,比上年下降4.5%。旅客运输周转量23640万人公里,下降5.1%。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92万吨,比上年增长7.1%。货物运输周转量46399万吨公里,增长6.3%。
表3 2019年旅客、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| |||
指标 |
单位 |
绝对数 |
比上年增长(%) |
旅客运输总量 |
万人 |
249 |
-4.5 |
公路 |
万人 |
249 |
-4.5 |
水路 |
万人 |
|
|
旅客运输周转量 |
万人公里 |
23640 |
-5.1 |
公路 |
万人公里 |
23640 |
-5.1 |
水路 |
万人公里 |
|
|
货物运输总量 |
万吨 |
392 |
7.1 |
公路 |
万吨 |
388 |
7.5 |
水路 |
万吨 |
4 |
-19.2 |
货物运输周转量 |
万吨公里 |
46399 |
6.3 |
公路 |
万吨公里 |
46231 |
7.1 |
水路 |
万吨公里 |
168 |
-33.5 |
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45436万元,增长86.1%。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32万元,增长0.6%;电信业务总量143204万元,增长88.6%。
七、财政和金融
全年财政收入34011万元,比上年增长3.0%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11万元,增长7.7%,其中税收收入11030万元,增长5.5%。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6490万元,比上年增长15.8%。
全年金融业增加值19767万元,比上年增长4.4%。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43825万元,比上年末增长0.8%。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26017万元,增长15.9%。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53090万元,比上年末增长20.8%。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48983万元,下降1.5%。
八、教育、卫生和科技
年末全县有幼儿园100所,在园幼儿12036人,其中公办幼儿园10所,在园幼儿3019人;普通小学83所,在校生22303人,专任教师1277人;普通初中12所,在校生12001人,专任教师763人;普通高中1所,在校生3977人,专任教师189人;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,在校生1330人,专任教师75人;特殊教育学校1所,在校生73人,专任教师13人。
表4 2019年东兰县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| ||||||
指标名称 |
学校数(所) |
教职工数(人) |
在校学生数 (人) |
当年招生数 (人) |
当年毕业生数(人) | |
合计 |
其中:专任教师 | |||||
幼儿园 |
100 |
560 |
542 |
12036 |
4498 |
4409 |
其中:公办幼儿园 |
10 |
152 |
148 |
3019 |
622 |
952 |
普通小学 |
83 |
1336 |
1277 |
22303 |
3884 |
3925 |
普通初中 |
12 |
795 |
763 |
12001 |
3932 |
4604 |
普通高中 |
1 |
215 |
189 |
3977 |
1381 |
1228 |
中等职业学校 |
1 |
78 |
75 |
1330 |
741 |
237 |
特殊教育学校 |
1 |
15 |
13 |
73 |
15 |
17 |
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7个,其中医院2个,乡镇卫生院14个,诊所(卫生室、医务室)20个,行政村卫生室128个,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,卫生监督所1个,妇幼保健院1个。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达945张,其中医院床位459张,乡镇卫生院450张,妇幼保健院36张。全县卫生机构从业人员1442人,其中卫生技术人1118人,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20人,职业助理医师84人,注册护士507人。
全年专利申请29件,其中发明专利2件;全年授权专利15件,其中发明专利3件;年末拥有发明专利26件。
九、文化、体育和旅游
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,公共图书馆1个,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7万册,乡镇文化站14个,剧场、影剧院1个。各类体育场地182个,其中体育场馆2个,乡镇体育健身场所16个,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场所164个。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万户,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%,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%。
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57.25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31.3%,其中,入境游客0.74万人次,增长9.9%;国内游客256.51万人次,增长31.4%,实现旅游消费31.48亿元,增长30.3%。
十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98元,比上年名义(下同)增长10.0%。
按常住地分,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92元,比上年增长7.7%。其中,工资性收入20641元,增长7.5%;经营净收入1673元,增长5.9%;财产净收入782元,增长2.1%;转移净收入2596元,增长12.7%。
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211元,比上年增长3.4%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(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)为36.0%,比上年降低0.4个百分点。
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9元,比上年增长11.1%。其中,工资性收入3964元,增长8.4%;经营净收入3026元,增长10.9%;财产净收入19元,增长11.8%;转移净收入1850元,增长17.6%。
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523元,增长7.2%。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.9%,比上年降低0.6个百分点。
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84人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82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2.2%。
年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3777人;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389人;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229人;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360人;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7684人,其中,参加职工保险人数13505人,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92人;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2987人。
年末全县共有592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;有22375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;农村五保供养1172人。全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54万元;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3772万元;五保供养金832万元。全县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机构数13个,床位数269张。
十一、资源、环境和安全生产
全县土地面积2437平方公里。耕地面积14千公顷,按乡村总人口计算,人均耕地面积0.77亩。全县森林面积204.45千公顷,森林覆盖率为84.3%。全年平均气温20.9℃,年降雨量1920.9毫米。全年总用水量0.76亿立方米,其中,农田灌溉用水0.61亿立方米,工业用水0.1亿立方米,生活用水0.14亿立方米。
年末城区面积10.23平方公里,其中建成区面积2.45平方公里。城市公园绿地面积0.4平方公里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.7平方米,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.6%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.29平方公里。其中,居住用地面积0.97平方公里;公共设施用地面积0.13平方公里;工业用地面积0.04平方公里。
初步核算,全年能源消费总量7.88万吨标准煤,比上年增长10.8%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0.2118吨标准煤,比上年增长4.7%。
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8起,死亡人数1人,直接财产损失58万元。其中,交通事故1起,死亡1人;火灾事故7起,无人员伤亡。
1.本公报中2019年数据均为初步核实数,最终数据以《东兰统计年鉴(2020)》为准。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。
2.地区生产总值、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。
3.常住人口指在东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,以及户口在兰、外出东兰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。
4.资料来源: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户政管理大队;城镇新增就业、登记失业率、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;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;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东兰支行;公路里程数据来自县运输管理局;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;文化设施、电视广播、体育和旅游数据来自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;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;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、人口出生死亡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;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县医疗保障局;最低生活保障数据来自县民政局;气象数据来自县气象局;森林数据来自县林业局;水资源数据来自县水利局;安全生产事故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;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。
14
关联文件: